新闻中心
我国薯类加工业面临的4个制约因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薯业学院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红薯生产国,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约占世界的70%和85%。目前我国红薯常年种植面积在9000万亩以上,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总产量达1.5亿吨。我国红薯的消费比例为:工业加工约45%,饲用35%,食用20%。我国也是马铃薯生产大国,种植面积在2017年就已达8624万亩,产量约1.07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我国薯类加工业面临的4个制约因素


我国的红薯、马铃薯产量虽高,但是加工转化率却比较低,北美与欧盟是当之无愧的马铃薯加工业领导者,加工转化率为60%-70%,而我国仅为10%-12%。无论是加工红薯、马铃薯、木薯、葛根还是哪种原料,深加工产品主要有四大类:淀粉、全粉、食品(薯条薯片等)、加工副产品(蛋白、膳食纤维、果胶等)。


以马铃薯淀粉加工为例,我国年加工鲜薯量大概是500万吨,生产精淀粉约60多万吨,而欧盟地区的荷兰艾维贝公司年加工淀粉64万吨。一个淀粉加工企业的年加工量比我国所有的淀粉加工公司年产量的总和还要多。显然,我国薯类加工转化率的问题制约着我国薯类深加工产业的发展,总体表现在以下4点。

 

一. 企业规模较小,加工技术能力较弱,淀粉加工设备落后,生产力就提不上去。

 

二. 加工理念落后,产品结构比较单一。我国大多数的薯类加工企业都是以提取淀粉为生产目标,然而薯类深加工的其他领域,变性淀粉、功能性食品的加工比例非常小,蛋白质、纤维、有机质、果胶等有价值的成分没有得到有效开发。

 

三. 企业定位较低,国际化水平低,国际市场占有率低。我国的淀粉精深加工大部分使用的加工技术自动化程度低, 无法与国际淀粉加工行业发展趋势接轨。

 

四. 环保意识较弱,缺乏全局意识。我国的淀粉加工企业注重淀粉出成率,环保治理工程普遍不具备。现在我国严抓生产环保问题,许多环保处理不达标的生产企业被要求整合完善,这对淀粉加工行业来说无疑是个考验。在今后的加工过程中,需要注重水资源利用、薯渣利用、污水处理、清洁生产等治理工程也要建立起来。

 

作为薯类种植大国,我国应当转变加工方式,提高加工转化率,推广自动化加工设备的使用率,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绿色环保,健康生产,早日从“种植大户”变身成为“加工大户”!